馬鈴薯有幾種?農糧署專家帶你一探究竟

馬鈴薯是餐桌上常見的食材,但您知道在市面上販售的馬鈴薯品種有多少嗎?根據農糧署的說法,台灣市面上常見的馬鈴薯品種有兩種,分別是台灣自產的「台農1號」和從國外進口的「克尼伯」。這兩種馬鈴薯的外觀、口感和適合的料理方式都有所不同,本篇將深入介紹這兩種馬鈴薯品種,讓您在選購和烹飪時都能做出最佳選擇。

可以參考 揭祕「馬鈴薯」名稱由來:為什麼馬鈴薯叫馬鈴薯?

台農1號與克尼伯 你認識幾種馬鈴薯?

市售的馬鈴薯大致可分為台農1號與克尼伯兩大品種,無論是烹飪方式或是口味都有不同的特色,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喜好。首先介紹台農1號,它又稱為土番,其外皮呈棕黃色,擁有鬆軟的口感和完整的顆粒感,適合切成薯條、薯片與薯塊等油炸類食物,烹炸後金黃酥脆,廣受大眾的喜愛。然而,由於台農1號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受到海綿狀退化問題的影響,容易呈現褐色且口感粗糙,導致部份消費者對其品質產生疑慮。

另一方面,克尼伯的口感較台農1號紮實、細緻,外皮微薄呈粉紅色。克尼伯在市場上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烘烤與蒸煮類薯品,製成的馬鈴薯泥和沙拉口感綿密細膩,廣受民眾的喜愛。此外,克尼伯還可以使用油炸方式烹飪,但其表皮容易吸油,在油炸時需要特別注意控制油溫和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克尼伯的生長狀況較台農1號穩定,較少受到生長缺陷的影響,因此在市場上的接受程度頗高。

台農1號的鬆軟 綿密征服味蕾

台農1號,又稱愛爾蘭馬鈴薯或荷蘭馬鈴薯,是一種原產於祕魯的馬鈴薯品種。它在台灣廣泛種植,被認為是馬鈴薯品種中的王者。台農1號的塊莖呈長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細密,口感鬆軟綿密,是許多人喜愛的品種。

台農1號之所以如此受歡迎,除了口感好之外,還因為它具有以下優點:

抗病性強:台農1號對晚疫病、早疫病等常見的馬鈴薯病害具有較強的抗性,因此可以減少農民的種植成本和損失。
產量高:台農1號的產量很高,平均每公頃可產出20噸以上的馬鈴薯,是馬鈴薯品種中的佼佼者。
適應性廣:台農1號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無論是平地、丘陵還是山地,都能生長良好。這使得它成為台灣各地農民都可以種植的品種。
用途廣泛:台農1號的用途非常廣泛,可以鮮食、加工或製成澱粉。鮮食時,台農1號可以蒸、煮、炸或烤,也可以做成馬鈴薯泥、薯條、薯片等。加工時,台農1號可以製成冷凍馬鈴薯、薯條、薯片等。澱粉則是馬鈴薯加工的重要產品,可以廣泛用於食品、製藥、紡織等行業。

由於具有以上優點,台農1號成為台灣最受歡迎的馬鈴薯品種。它不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也是台灣農業的重要經濟作物。

馬鈴薯有幾種?農糧署專家帶你一探究竟

馬鈴薯有幾種?.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幾種馬鈴薯稱霸餐桌?揭開農糧署的美味祕密

台灣的馬鈴薯品種豐富,除了台農1號與克尼伯這兩種常見的品種外,近年來,農糧署也致力於培育出更多優良的馬鈴薯品種,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以下介紹幾種比較常見的馬鈴薯品種,以及它們的特色:

台農6號

台農6號是農糧署於1995年培育出的馬鈴薯品種,它具有抗病性強、產量高、口感鬆軟綿密等優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台農6號的塊莖呈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細膩,非常適合用來製作薯條、薯片、馬鈴薯泥等食品。

台農7號

台農7號是農糧署於1997年培育出的馬鈴薯品種,它的抗病性強,產量高,塊莖外觀呈長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鬆軟,澱粉含量高,非常適合用來製作薯條、薯片、馬鈴薯泥等食品。

台農8號

台農8號是農糧署於2000年培育出的馬鈴薯品種,它具有抗病性強、產量高、口感鬆軟綿密等優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台農8號的塊莖呈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細膩,非常適合用來製作薯條、薯片、馬鈴薯泥等食品。

台農9號

台農9號是農糧署於2002年培育出的馬鈴薯品種,它具有抗病性強、產量高、口感鬆軟綿密等優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台農9號的塊莖呈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細膩,非常適合用來製作薯條、薯片、馬鈴薯泥等食品。

台農10號

台農10號是農糧署於2005年培育出的馬鈴薯品種,它具有抗病性強、產量高、口感鬆軟綿密等優點,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台農10號的塊莖呈橢圓形,表皮光滑,肉質細膩,非常適合用來製作薯條、薯片、馬鈴薯泥等食品。

幾種馬鈴薯稱霸餐桌?揭開農糧署的美味祕密
抗病性 產量 塊莖外觀 口感 適合製作食品
台農 6號 農糧署 橢圓形 鬆軟綿密 薯條、薯片、馬鈴薯泥
7號 長橢圓形 鬆軟 薯條、薯片、馬鈴薯泥
8號 橢圓形 鬆軟綿密 薯條、薯片、馬鈴薯泥
9號 橢圓形 鬆軟綿密 薯條、薯片、馬鈴薯泥
10號 橢圓形 鬆軟綿密 薯條、薯片、馬鈴薯泥

台農1號、克尼伯 之間的馬鈴薯選擇題

刀起刀落,砧板上骨碌著幾顆馬鈴薯,準備為餐桌上的佳餚獻出貢獻。但你是否知道,這看似不起眼的農作物,実は有著豐富的品種與風味呢?今天,就讓我們一探究竟,瞭解台農1號與克尼伯這兩種馬鈴薯的特色。

台農1號,是台灣馬鈴薯育種的驕傲。其外皮光滑呈黃褐色,肉質鬆軟綿密,甜味適中,非常適合用來烹飪薯條、薯泥或薯片。而克尼伯,則是一款從國外引進的優良品種。其外皮呈紅褐色,肉質紮實有彈性,澱粉含量高,因此常被用來製作馬鈴薯沙拉和烤馬鈴薯。

台農1號與克尼伯,各有其獨特的優勢和用途。在烹飪時,選擇適合的品種才能讓美味加分。以下我們整理了這兩種馬鈴薯的特性比較表,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特性 | 台農1號 | 克尼伯 |
|—|—|—|
| 外皮顏色 | 黃褐色 | 紅褐色 |
| 肉質 | 鬆軟綿密 | 紮實有彈性 |
| 澱粉含量 | 中等 | 高 |
| 適合用來烹飪 | 薯條、薯泥、薯片 | 馬鈴薯沙拉、烤馬鈴薯 |

下次當您在廚房中拿起馬鈴薯時,不妨回想起台農1號與克尼伯這兩種經典品種,並根據您想製作的料理選擇適當的種類。讓馬鈴薯的美味在餐桌上綻放,滿足您的味蕾。

馬鈴薯種類探索之旅:從台農1號到克尼伯

從台農1號到克尼伯,馬鈴薯的種類可謂琳瑯滿目,每一種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口感。無論您是想尋找鬆軟綿密的馬鈴薯來做成薯泥,還是想要口感紮實的馬鈴薯來做成薯條,您都能在眾多品種中找到合適的選擇。

除了上述兩種最常見的馬鈴薯品種,市面上還有許多其他品種的馬鈴薯。以下列出一些較為常見的品種及其特點:

  • 紅皮馬鈴薯:紅皮馬鈴薯是一種外皮呈紅色的馬鈴薯,肉質細膩,口感香甜,非常適合用來做成薯條、薯片等零食。
  • 白皮馬鈴薯:白皮馬鈴薯是一種外皮呈白色的馬鈴薯,肉質鬆軟,口感清淡,非常適合用來做成馬鈴薯泥、馬鈴薯沙拉等料理。
  • 紫皮馬鈴薯:紫皮馬鈴薯是一種外皮呈紫色的馬鈴薯,肉質緻密,口感鬆軟,非常適合用來做成馬鈴薯湯、馬鈴薯焗烤等料理。
  • 黃皮馬鈴薯:黃皮馬鈴薯是一種外皮呈黃色的馬鈴薯,肉質細膩,口感香甜,非常適合用來做成薯條、薯餅等料理。
  • 長馬鈴薯:長馬鈴薯是一種外形細長、外皮呈紅色的馬鈴薯,肉質細膩,口感香甜,非常適合用來做成薯條、薯片等零食。

無論您選擇哪一種馬鈴薯,都可以在您的廚房裡創造出各種美味的料理。馬鈴薯的種類繁多,您可以盡情探索它們的風味和口感,讓您的餐桌更加豐富多彩。

可以參考 馬鈴薯有幾種?

馬鈴薯有幾種?結論

馬鈴薯的品種繁多,其口感、外觀、生長習性、抗病性都大不相同。在台灣,常見的馬鈴薯品種包括台農1號和克尼伯。台農1號口感鬆軟,外皮完整,適合用來做成薯條、薯片等食品。克尼伯口感紮實,外皮薄,適合用來做成馬鈴薯泥、馬鈴薯沙拉等食品。不論您偏好哪種口感或風味,這些品種都能滿足您的需求。

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未來可能會有更多新品種的馬鈴薯被研發出來。這些新品種可能具有更高的抗病性、更優良的口感,甚至可以適應不同的生長環境。無論您是否是一位美食愛好者或廚藝高手,瞭解馬鈴薯的品種可以幫助您選擇合適的馬鈴薯,做出更美味的料理。

馬鈴薯有幾種? 常見問題快速FAQ

台農1號和克尼伯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台農1號的口感較鬆軟,外皮較為完整,適合用來做成薯條、薯片等食品。克尼伯的口感較為紮實,外皮較薄,適合用來做成馬鈴薯泥、馬鈴薯沙拉等食品。

除了台農1號和克尼伯之外,還有哪些常見的馬鈴薯品種?

除了台農1號和克尼伯之外,其他常見的馬鈴薯品種包括:馬鈴薯、紅皮馬鈴薯、黃皮馬鈴薯、長型馬鈴薯、圓型馬鈴薯等。每種品種都有其獨特的口感、外觀和用途。

馬鈴薯有哪些營養價值?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B羣、鉀、磷、鎂等礦物質,以及膳食纖維。馬鈴薯的澱粉含量也很高,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