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發芽了怎麼丟?農糧署教正確處置方法

馬鈴薯發芽了怎麼丟?農糧署教正確處置方法。民以食為天,人人都需要攝取足夠的食物維持健康。然而,在芸芸眾多的蔬菜水果中,卻潛藏著一些我們可能不為人知的暗藏危機。馬鈴薯,一種常見的蔬菜,卻在發芽後暗藏著潛在的健康風險。因此,瞭解馬鈴薯發芽後正確的處置方法至關重要。

可以參考 小心!馬鈴薯發芽、變綠恐中毒:別再吃了!

馬鈴薯發芽怎麼辦?別再硬切硬挖

馬鈴薯發芽其實是常見現象,但許多人誤以為只要把芽切掉就可以了。然而,專家表示,馬鈴薯發芽後,不僅芽本身含有毒素,芽周圍的組織也會受到影響。無論是切除芽點或挖除發芽部位,都難以確保能完全去除毒素,因此建議民眾遇到發芽馬鈴薯時,應整顆丟棄,避免食用。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兩種主要的毒素:茄鹼和茄啶。茄鹼是一種糖苷生物鹼,具有苦味和毒性,主要分佈在發芽部位和芽周圍綠色組織中。而茄啶是一種生物鹼,會在發芽過程中大量增加,主要分佈在馬鈴薯的皮和芽周圍組織中。這兩種毒素對人體都有害,攝取過多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反應。

切除馬鈴薯芽點或挖除發芽部位並不能有效去除毒素。茄鹼和茄啶會隨著馬鈴薯的發芽過程擴散到組織中,並隨著儲存時間延長而累積。因此,即使切除芽點或挖除發芽部位,也可能殘留毒素,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為了安全起見,建議民眾遇到發芽馬鈴薯時,應整顆丟棄,避免食用。發芽馬鈴薯的毒素含量會隨著儲存時間延長而增加,因此發芽時間越久的馬鈴薯,毒素含量越高,越不適合食用。若不小心食用發芽馬鈴薯或出現中毒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馬鈴薯發芽後勿輕忽!整顆丟棄方為上策

馬鈴薯發芽後切除芽點再繼續食用,看似節省食材,卻潛藏健康風險。馬鈴薯發芽後,芽與芽眼附近會產生大量生物鹼「茄鹼」,茄鹼是一種天然毒素,人體攝取過多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症狀。茄鹼耐熱,無論水煮、油炸或烘烤,都無法去除這種毒素。

為保障飲食安全和健康,馬鈴薯發芽後應遵循以下處理原則:

整顆丟棄不猶豫:發芽馬鈴薯切除芽點仍無法清除茄鹼,應直接整顆丟棄,避免攝取毒素。
發芽部位附近也要丟:茄鹼會擴散到發芽部位附近的組織中,即使切除發芽點,也可能殘留茄鹼,因此建議連同芽眼周圍的組織一併丟棄。
不可餵食寵物:發芽馬鈴薯對寵物同樣有毒,切勿餵食寵物食用,以免造成寵物中毒。
注意發芽跡象:馬鈴薯發芽後,芽會從芽眼處長出,並逐漸變綠或變長。此外,發芽馬鈴薯的表皮會變皺、變軟,甚至出現黑斑或黴菌。
適當儲存新鮮馬鈴薯:避免將馬鈴薯暴露在光線、溫度過高或濕度過高的環境中,以抑制發芽。建議將馬鈴薯置於陰涼、通風良好的環境中儲存。

馬鈴薯發芽了怎麼丟?農糧署教正確處置方法

馬鈴薯發芽 怎麼丟?. Photos provided by unsplash

馬鈴薯發芽怎麼處理?果斷丟棄保平安

馬鈴薯發芽後,整顆丟棄是唯一正確的處置方式。發芽的馬鈴薯會產生茄鹼,一種有毒物質,食用後可能導致噁心、腹痛等不適症狀。茄鹼主要集中在芽眼部位,但深入馬鈴薯內部也可能存在。因此,即使切除芽眼,剩餘部分仍可能含有茄鹼,造成食物中毒風險。

有些民俗流傳建議將馬鈴薯發芽處挖除後食用,認為只要去除芽眼就無妨。然而,這種做法並不安全。茄鹼並非均勻分佈於馬鈴薯中,挖除芽眼無法確保移除所有有毒物質。即使只有少量的茄鹼攝入,也可能對人體造成潛在危害,尤其是兒童、孕婦和老年人等族群。

處理發芽馬鈴薯時,應採取謹慎態度。整顆馬鈴薯連皮帶芽一起丟棄,避免食用發芽部位或接觸到發芽汁液。此外,接觸過發芽馬鈴薯的刀具、砧板等器具,應徹底清洗以去除殘留的茄鹼。民眾購買馬鈴薯時,應選擇外觀完好無芽眼的,並妥善儲存在陰涼通風處,避免馬鈴薯發芽,確保食用安全。

馬鈴薯發芽處理方式
處置方式 說明
正確處理 整顆馬鈴薯連皮帶芽丟棄
錯誤處理 挖除芽眼,剩餘部分食用
注意事項:茄鹼主要集中在芽眼部位,但深入馬鈴薯內部也可能存在。即使切除芽眼,剩餘部分仍可能含有茄鹼,造成食物中毒風險。

馬鈴薯發芽後應整顆丟棄:農糧署專家教你正確處置

民眾採買馬鈴薯時,常會發現馬鈴薯長出芽眼,誤以為切除發芽部位即可食用,事實上,發芽部位含有茄鹼(Solanine),這是一種天然的毒素,具有苦味,對人體有害。茄鹼會隨著馬鈴薯發芽生長而增加,攝取過量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痛等不適症狀,嚴重者甚至出現神經系統問題。因此,發芽的馬鈴薯應整顆丟棄,絕對不能食用。

農糧署專家指出,發芽馬鈴薯中的茄鹼主要集中在發芽部位及其周圍,兩公分範圍內的茄鹼含量最高。即使將發芽部位切除,仍無法保證去除所有茄鹼,加上茄鹼含量會隨著儲存時間而增加,因此建議直接整顆丟棄,避免食用後對身體造成危害。此外,發芽的馬鈴薯口感也較差,營養價值也較低,因此不建議食用。

為了預防馬鈴薯發芽,民眾可將馬鈴薯儲存在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濕環境。發芽的馬鈴薯應立即丟棄,不可食用或做成飼料。若發現馬鈴薯表面有綠色斑點,也應連同發芽部位一併丟棄,綠色斑點同樣含有茄鹼,食用後可能引起不適。

馬鈴薯發芽丟棄指南:農糧署教你安全處理發芽馬鈴薯

馬鈴薯發芽後,整顆丟棄是正確的處理方法。發芽的馬鈴薯會產生龍葵素,一種天然的毒素,食入過量可能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儘管切除發芽部位可能看似減少毒素,但龍葵素廣佈於整個馬鈴薯,包括嫩芽、皮、果肉,無法單純移除。因此,為保障健康,發芽馬鈴薯應毫不猶豫地整顆丟棄

處理發芽馬鈴薯時,請務必戴手套避免接觸龍葵素,並將馬鈴薯裝入密封袋或使用報紙包裹後丟棄。勿將發芽馬鈴薯倒入下水道或廚餘桶,以免堵塞排水管或吸引害蟲。此外,廚餘堆肥不適合處理發芽馬鈴薯,因為龍葵素可能殘留於堆肥中,對土壤和作物造成危害。

選擇新鮮、芽點完整、無破損、表面光滑的馬鈴薯。儲存時,放置於陰涼通風處,避免陽光直射。溫度應控制在6-8°C之間,濕度保持在85-90%左右。如此適當保存,可延長馬鈴薯的保鮮期,減少發芽的機率。

透過遵循這些馬鈴薯發芽丟棄指南,您可以安全地處理發芽馬鈴薯,避免因龍葵素中毒而危害健康。記住,發芽馬鈴薯應整顆丟棄,切勿食用。購買時仔細挑選,妥善儲存,讓您安心享用新鮮美味的馬鈴薯。

可以參考 馬鈴薯發芽 怎麼丟?

馬鈴薯發芽 怎麼丟?結論

馬鈴薯發芽後,整顆丟棄才是正確的處置方式。發芽部位的茄鹼濃度較高,食用後可能引起不適,因此即使切除發芽部位也無法消除風險。

避免食用發芽馬鈴薯,才能確保食用安全。購買馬鈴薯時,應挑選外皮光滑、無發芽跡象的,並貯存在陰涼通風處,以延長保存期限。若發現馬鈴薯已發芽,請毫不猶豫地整顆丟棄,以免危害健康。

正確處置發芽馬鈴薯,既能避免食物中毒的風險,也能保障食用安全。所以,下次遇到馬鈴薯發芽時,請將它「整顆丟棄,保平安」吧!

馬鈴薯發芽 怎麼丟? 常見問題快速FAQ

馬鈴薯發芽後,只切除發芽部分可以嗎?

不行,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龍葵鹼,整顆馬鈴薯都已受毒,無法只切除發芽部分食用,整顆丟棄方為上策。

馬鈴薯發芽毒素有哪幾種?

馬鈴薯發芽後會產生兩種毒素,分別為茄鹼和茄寧,兩者皆具毒性,加熱無法去除,食用過量恐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等不適症狀。

馬鈴薯發芽後還會長出新芽嗎?

不會,馬鈴薯發芽後,毒素會遍佈整顆馬鈴薯,無法再長出可食用的新芽。